發布時間:2021-03-1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學業導師制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紀,牛津大學提出建立師生關系更加密切的學習及生活上的全方位指導的-導師。近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探索嘗試學業導師制,在思想工作、學生學習、繼續深造、就業指導等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學業導師制越來越受到各高等學校的重視
[摘要]學業導師制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紀,牛津大學提出建立師生關系更加密切的學習及生活上的全方位指導的-導師。近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探索嘗試學業導師制,在思想工作、學生學習、繼續深造、就業指導等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學業導師制越來越受到各高等學校的重視,在發揮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等多方面展現優勢。本文就基于學業導師背景下,對我院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生從入學開始建立科研興趣小組的萌芽形式,從學術匯報、科研精神等多個板塊開展工科專業本科生早期科研訓練,對學業導師制在制藥與化工專業學生早期科研素養形成的促進方面進行探索,分析不足并提出策略,為學業導師制更加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業導師;科研素養;工科
學業導師制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紀,牛津大學率先提出建立師生關系更加密切的學習及生活上的全方位指導的-學業導師。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的學業導師制也在不斷的調整和探索[1-3],由于我國多年來中小學階段的填鴨式教育,使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想要過渡到學生主動學習,并開始科研階段的訓練有一定的難度。高等教育的導師由剛開始的學習導師在向思想工作、學生學習、繼續深造、就業指導等方面給予學生全方位的幫助。國內學業導師制越來越受到各高等學校的重視[4-6],在發揮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生科研水平的訓練等多方面展現優勢。
本科生早期科研素養的培養由來以久,在很多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早期通過實驗探索進入課題組學習[7-9],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的報道已經越來越普遍,因為研究型大學培養的研究生博士生的課題團隊較為完善,本科生可以在早期耳濡目染的接觸到科研訓練,但是對于普通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內研究生數量非常少,能接觸到的課題組也不多,很多學生有相當的訴求但是受到客觀原因的限制無法滿足[10]。而我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等專業在就業方面多偏向于化學工業生產、制藥企業等,學生的就業升學等需要進一步引導。
1主要問題
針對我校的基本情況,主要存在的困難有以下幾方面:
(1)科研機會少;工科專業本科生接觸科研的機會較少,學生入學后沒有機會接觸到開展科研的教師課題團隊,單獨的輔導員管理制度無法發現有天賦的學生,并為其開展相關科研知識的介紹;
(2)時間不完整;受到客觀原因的影響,學生的時間不完整,不像研究生可以有完整的時間來從事科研訓練,本科生有大量的基礎課程及豐富的大學社團活動,留給實驗室的時間很難協調統一;
(3)師生時間不統一;學校老師在開展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相當量的教學工作,也無法抽出時間和精力再對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客觀上導致了教師-學生之間的時間阻礙。
2解決策略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的學業導師制,對本科生早期開展科研訓練的綜合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學業導師負責制度;每個班級配備學業導師,學業導師計算教學學時,鼓勵老師積極申請學業導師。增加學生接觸科研的崗位機會。
(2)科研興趣小組;在不同班級,通過選拔感興趣的方向、有科研意向的同學成立科研小組,以定期小組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從查閱科學文獻資料到具體設計實驗、再到撰寫論文全鏈條的訓練。在學生們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驗操作技巧后,利用實驗室的平臺,帶領學生們進入實驗室,親身實地地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實驗。
相關知識推薦:化工實驗論文投稿指導
(3)積極參加比賽;依托科研訓練的平臺,鼓勵學生們參加各項學術相關的項目和重要賽事,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申請,挑戰杯和“互聯網+”等比賽。現已有一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在挑戰杯與“互聯網+”比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學生們在這些比賽與訓練項目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并且學生自己也在期末的綜合測評比拼上有了學分的加成,讓學生在其中嘗到了甜頭。今后如果在各項賽事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如獲得省級以至于國家級的獎項,學生們將會獲得個人能力上、學分上的獎勵。
3取得成效
學業導師制度下的早期科研訓練計劃開展以來,在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學生參加大賽等多方面初見成效:
3.1教師及學生參與度提升
該計劃在我校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的影響力,科研小組成員提升了自身的綜合能力、接觸到了基礎的實驗與科研知識,其參與的多項科研項目獲得立項并取得獎項,學生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設計實驗方向、把握實驗進度、決定實驗進程,對實驗進展有較大的話語權,老師也能根據學生的實驗思路發現新的突破點和研究思路。教學相長,師生都能充分參與科研流程、獲得共同進步。
3.2難點重點問題得以解決
本科階段學生科研經歷較少、科研能力薄弱,通過小組的形式凝聚對科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學生通過閱讀文獻、參觀實驗室了解科研過程,再通過設計實驗、參與實驗親身了解實驗,最后通過比賽、文獻發表等多種形式展示實驗成果,通過閉環的流程使得學生對科研有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各科研小組不斷帶領新成員,通過師生互助、組內互助、成員互助,以老帶新,逐步完成良性循環。
3.3比賽成績提升
通過開展科研訓練,我校學生在“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中成績顯著提升,2019年我校學生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勇奪1銀2銅的驕人成績,在全球舞臺上綻放風采。
通過學業導師制的實施,學生在多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并發表學術論文,在本科階段逐漸體會科學精神及其帶來的科學責任。
我院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等工科專業,學生需要大量的實驗室積累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在本科生早期鍛煉的學生獨立開展學習和科學研究能力,通過這樣一個過渡的平臺:脫離了之前老師“填鴨式”的教育,獨立學習能力應該位于大學生學習能力的首位,是首先需要掌握的能力。培育具有更強的自學能力的學生提供幫助。
4總結與展望
本科生早期科研素養的培養對其在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打下基礎,在大一入學一開始就根據學生的學習訴求,按照知識訓練科研興趣-科研精神-科研能力等流程,進行系統的科研素養訓練,從學生的科研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了解科研的內容和意義,在本科生階段,培養學生的早期科研萌芽有重要的引導價值。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同年紀學生之間的科研銜接不夠,學生學習進度和時間難控制等劣勢,在后面的教育實踐中需要進一步優化。——論文作者:楊亮,汪洋,鄭斌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