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1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華北電力大學從 2017 年本科開始進行大類招生,2013 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不能適合大類招生的需求,就要重新制定本科培養方案。為了適應國家本科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結合水利類大類招生的特點,按照工程教育認證的通用標準和水利類專業補充標準制定了
摘 要:華北電力大學從 2017 年本科開始進行大類招生,2013 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不能適合大類招生的需求,就要重新制定本科培養方案。為了適應國家本科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結合水利類大類招生的特點,按照工程教育認證的通用標準和水利類專業補充標準制定了華北電力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強調本科人才培養的知識面的拓寬、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訓練、以及與能源、電力、環境保護等交叉學科的融合,使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培養的本科生更適合國家未來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類;人才培養方案
華北電力大學自 2007 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以來,人才培養歷經了 2008 版、 2013 版,到 2017 年,人才培養方案兩次修訂已使用 10 年。華北電力大學自 2017 年本科開始進行大類招生,水利類主要招收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兩個專業,本科人才方案就要適應大類招生的需求進行重新制定。隨著我國 2016 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新形勢新情況的發展,工程教育認證是工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程專業教育的奮斗目標,要想進行工程教育認證,制定符合工程教育認證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重中之重,只有滿足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才有可能培養出符合工程教育認證所要求的本科專業人才。華北電力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 2017 版人才培養方案從培養目標、專業培養基本要求、專業骨干課程、以及集中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與工程教育認證相適應的探索實踐,為華北電力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進行工程教育認證奠定了基礎。
一 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對培養目標的界定是對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 5 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另外,考慮到華北電力大學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辦學定位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等方面,2017 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為本專業培養品德優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理論基礎扎實、創新意識強、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發展潛力,掌握水文、水資源、水環境、以及水能方面的先進知識,具備跟蹤本專業領域新理論、新方法、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水利、水務、能源、交通、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及其他相關領域從事勘測評價、規劃設計、技術經濟分析、預測預報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突出了國際視野和未來發展潛力,拓展到能源、城市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適應國家對未來人才的廣泛需求。
二 專業培養基本要求
專業培養基本要求不但包括所要掌握專業知識的要求、基本技能以及解決復雜的水文水資源工程問題,這是工程教育認證所突出體現的,而且還對通用標準中對畢業要求的 12 點進行了細化,更符合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掌握水資源系統優化原理與方法、水環境保護、水資源規劃及利用、水庫優化調度、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及水環境信息的采集與處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分析、設計方法。具有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組織生產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如下十二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知識,水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及水生態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獲得有效結論的能力。
(3)設計 / 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及水生態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或單元,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及水生態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及水生態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熟悉國家和地方涉水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水文與水資源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及水生態有關的復雜工程問題與專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說明書(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夠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相關知識推薦:水文與工程地質行業工程師的職稱論文如何發表
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礦產地質勘查、區域地質調查等地質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評定地質類工程職稱,他們評職稱論文也是必要的條件,那么這一行業工程師職稱論文如何發表?這使很多作者比較困惑的,其實水文地質專業發論文和其他行業是一樣的,首先需要寫作優秀的論文,然后選擇適合的期刊,經由專業的編輯老師投稿發表,這比自己投稿成功率要大很多。有投稿需求的,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三 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設置要滿足畢業要求的達成,既要有數學和自然科學課程,又要有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既要有反映大類招生的學科門類基礎課程,又要有專業類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既要有拓展學生知識結構的專業選修課程,又要有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參照專業補充標準水利類專業中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程的要求,進行了課程體系的制定。
(一)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專業補充標準中規定數學類包括線性代數、微積分、微分方程、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知識領域,設置了高等數學 B(1)、B(2)、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B 等三門課程。自然科學類包括物理學、生態學(或環境學)等知識領域,還可包括化學知識領域,設置了大學物理(1)、(2)、水質監測等二門課程。
(二) 工程基礎類課程
專業補充標準中規定水文專業包括自然地理學(或地質學)、水力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知識領域,還可包括地理信息系統、水利工程概論、水利經濟、運籌學和測量學等知識領域,設置了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水力學(1)、水力學(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數據庫應用、CV++ 程序設計、地理信息系統、水利水電工程概論、水利經濟、包含運籌學內容的水資源系統優化原理與方法、工程測量學等課程。
(三) 專業基礎類課程
專業補充標準中規定水文專業包括氣象學、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學和地下水水文學(或水文地質學)等知識領域,還可包括水環境化學、河流動力學、水文測驗和地下水動力學等知識領域,設置了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水環境化學、河流動力學、水文測驗學等課程。
(四) 專業類課程
專業補充標準中規定水文專業包括水資源利用、水災害防治、水環境保護等知識領域,還可包括河口水文學、海洋水文學以及工程管理、水庫調度與管理等知識領域,主要設置了水資源規劃及利用、水災害防治、水環境保護、水文預報、水庫優化調度、水文水利計算、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專業英語閱讀(水利)等課程。
(五) 實踐環節
課程實驗主要包括大學物理實驗、以及水力學、工程測量學、水質監測、水環境化學、水文學原理、并廣而告之,使教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也使廣大師生知曉辦事相關流程和注意事項,知道如何辦理相關事情。其次二級學院教學管理人員要主動提升個人內在修養 , 樹立較好的外在服務形象。教學管理人員工作往往頭緒多,牽涉面廣,有些是機械化重復的內容,非常辛苦,這就對教學管理人員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二級學院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起“我為人人”的服務理念,學習理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深挖個人潛力,強調人性化管理服務意識,時刻提醒自己是作服務人員,以學校的學生和教師為作服務對象,盡心盡責地做好相關服務,使學校學院的教學管理工作有序運行。第三在具體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學管理服務的對象老師和學生,在平時的服務工作中對人要態度熱情,一視同仁,對老師要有熱心,對學生要有愛心。對事要認真仔細,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要一次性完成,不讓師生再跑第二次,對暫時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要做好解釋工作,并做好記錄,在約定的時間內給予答復。第四要建立溝通渠道,加強與師生的溝通,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以師生的角度來看教學管理工作,對工作不斷完善和改進,以向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
三 結束語
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人員能力的提升不僅增強了管理服務人員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且對提升學校學院的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師生滿意度,學校學院的新形象有都有切實的幫助,所以高校要重視對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人員的培養,通過政策制定和個人的學習,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服務人員隊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