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h色精品,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欧美激情一二三区,成人影院入口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

發布時間:2018-11-2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在高校創立青少年科學營,可以充分發揮高校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尤其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激勵青少年立志學習理工科專業;推動科研單位承擔科學普及社會責任;助力中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問題的解決。針對目前青少年高

  摘要:在高校創立青少年科學營,可以充分發揮高校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尤其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激勵青少年立志學習理工科專業;推動科研單位承擔科學普及社會責任;助力中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問題的解決。針對目前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發展狀況,在未來發展中需要有明確的定位,考慮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適當兼顧參營人員的差異性,這樣青少年科技教育才能在高校的支持下,有序、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科學技術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

  2018年,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科技就有前途,創新就有希望。”[1]目前,我國青少年人口有3.76億,加強對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是我國培養青年科技后備人才的重要基礎。利用高校的科技教育優勢,可以幫助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創立與發展,便是一條我國科技后備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一、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創立

  2012年,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充分發揮高校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高校科普資源的開發開放,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的陳希同志親自組織策劃了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為支持單位,有關高校、各省級科協和教育廳(教委)承辦,是在部分重點高校開展的以促進科教緊密結合,實現教育科普資源共享,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技后備人才的一項青少年科普活動。

  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科學普及和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高校與普通高中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服務[2]。六年來,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依托51所知名高校、6家科研院所和9家企業,共舉辦常規營50個、288場次,專題營15個、63場次,以及近三年探索性嘗試西部營3次。

  先后有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港澳臺地區及海外營員58125名、帶隊教師5806名參加科學營活動,參與不同領域、不同主題的科技前沿學習,親身體驗大學生活,感受大學文化。目前,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已初步發展為社會動員面廣、品牌影響力大的青少年項目,是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抓手之一,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高校設計的具有行業和學科特點的活動內容豐富了科學營的活動內涵,也探索了高校面向社會開發、開放優質科普資源的途徑和方式。

  二、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作用

  (一)激勵青少年立志學習理工科專業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5)報告指出,我國青少年未來從事理工科相關職業的動機低于國際平均水平,說明我國現有科學教育存在青少年志向培養的問題。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開展是率先解決這一問題的有益探索[3]。科學營的長遠目標是響應我國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的號召,為創新人才的引導培育貢獻力量;具體目標則是選拔對科技感興趣、品學兼優的高中生,為他們提供機會去了解科研專業和體驗大學生活,引導他們未來進一步深入學習科技相關專業,從事科技相關工作[4]。

  中國科普研究所連續五年開展的活動評估表明,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明顯提升了營員包括科學知識、能力和態度在內的科學素養:2016年調查結果表明,通過參加活動,91%以上營員表示了解到科技領域的前沿知識和科研人員的工作方法;88.1%以上營員在科學營中參與科技實踐,提升了科學與工程學實踐能力;90.5%以上營員認為科學營活動更加深了他們對科學、技術和工程學的興趣。

  研究同時還顯示,高校科學營長效影響青少年學習科學:2014年至2016年營員抽樣追蹤數據表明,84%的營員在參加科學營之后選擇就讀理科;2014年營員抽樣追蹤調查發現,74.2%的營員就讀了大學理工科專業。此外,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也對營員的交流合作、自我管理等個人綜合素質有提升作用。對于科學營在培養科學興趣方面的效果的評價中,營員、帶隊教師滿意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對于評價科學營培養科學興趣方面的效果,營員滿意程度為4.627±0.006,說明營員認為本次科學營活動在培養科學興趣方面的效果很好;標準差為0.539,較小,說明營員對科學營在培養科學興趣方面效果的評價較一致,很可靠。帶隊教師滿意程度為4.632±0.019,說明帶隊教師認為科學營活動在培養科學興趣方面的效果很好;標準差為0.596,較小,說明帶隊教師對科學營在培養科學興趣方面效果的評價較一致,很可靠。在對于科學營培養科學興趣方面效果的評價中,營員與帶隊教師的每題平均賦分之差為0.005,非常小,說明營員和帶隊教師對科學營在培養科學興趣方面的滿意程度非常接近。

  (二)推動科研單位承擔科學普及社會責任

  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強調要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建立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向社會公眾的開放制度,鼓勵著名科學家及其他專家學者參與科普工作。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積極響應號召,搭建平臺,廣泛動員,組織和引導一大批優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放科研資源,投入科研人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促成了我國優質科研資源的科普共享。2012年活動首次開展,動員41家“985”和“211”高校開放科研實驗室150個左右;到2016年,科學營承辦單位已拓展至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共65家,2017年開放科研實驗室398個。科學營能夠為營員提供較為充分地與相關領域專家對話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增進營員對相關領域的了解,培養營員興趣。

  (三)切實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交流與民族團結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深化內地和港澳、臺灣地區的教育合作交流。與此同時,我國建設發展少數民族地區也需要有效加強各民族青少年間的交流。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地域廣覆蓋和民族重點關注策略,客觀上起到了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技人文交流、促進國內各民族團結的作用。在對于科學營提供與大陸師生交流機會的評價中,港、澳、臺地區營員、帶隊教師滿意程度如表2所示。

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港、澳、臺地區營員、帶隊教師評價科學營提供與大陸師生的交流機會,營員滿意程度3.995±0.037,說明港、澳、臺地區營員認為本次科學營活動較好地提供了與大陸師生交流的機會;標準差為1.021,偏大,說明港、澳、臺地區營員對科學營提供與大陸師生交流機會的評價有一定差異。帶隊教師滿意程度為3.975±0.099,說明港、澳、臺地區帶隊教師認為本次科學營活動較好地提供了與大陸師生交流的機會;標準差為0.886,較小,說明帶隊教師對科學營提供與大陸師生的交流機會的評價較一致,很可靠。

  在對于科學營提供與大陸師生的交流機會的評價中,營員的每題平均賦分略高于帶隊教師,說明相比于帶隊教師,營員對科學營在提供與大陸師生的交流機會方面更加滿意。2013年至2017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在港澳臺地區招收5855名營員和585名帶隊教師。師生在科學營均有良好體驗:能夠親身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現代化城市科技發展的成果與魅力,與大陸營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拉近了與大陸的心理距離。

  部分港澳臺營員對大陸高校建立了良好印象,甚至后來到大陸高校求學深造。同時,新疆、廣西、內蒙古、福建、海南、吉林等地對少數民族營員的招收做明確要求,部分地區可保證少數民族營員比例不低于30%,既兼顧少數民族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也加強了各民族青少年間的溝通與交流。

  (四)助力中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問題的解決

  有學者對中學理科教師的探究教學能力進行研究,發現教師的探究教學理論素養欠缺,探究教學實施情況不容樂觀,科研能力及科研意識有待提高,并指出要加強教師科學素養的培養。而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帶隊教師全程參與機制,讓一支龐大的理科教師為主的中學教師隊伍從中受益,科學素質與職業素養均受到了較好的熏陶。

  對2012年至2017年5806名帶隊教師的抽樣追蹤評估數據顯示,通過參加高校科學營,96.7%的教師表示獲得了科技前沿知識,92.9%的教師表示加深了對科研方法的認識,95.8%的教師表示對科技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93.6%以上的教師在科學營中與同行進行交流并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發展規律,96.7%的教師表示愿意在課堂上嘗試科學營的活動模式,96.9%的教師表示更堅定了從事科學教育的信念。可以相信,這支帶隊教師隊伍會將科學營承載的知識、理念和影響力,擴散到全國各地的校內外科技課堂。

  三、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科學營面臨有限條件下規模擴大的要求

  “十三五”時期,《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創新青少年科技活動的任務,在財政經費零增長的情況下,將擴大青少年高校科學營覆蓋面和營員數,科學營需廣開思路,嘗試多種途徑緩解活動規模擴大帶來的經費壓力[5]。每年科學營擴大到100個以上,營員人數2萬人以上,到2020年全國累計參加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中學生達10萬人以上。因此,未來幾年的科學營面臨著十分現實的經費挑戰,需要主辦方、承辦方乃至各地中學方面群策群力,積極尋求路徑解決。

  (二)科學營需要尋求更多科研資源

  優質科研資源是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其優勢所在。未來,科學營活動規模的擴大、活動質量的提升,都需要爭取更多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支持。現實情況表明,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當前規模下,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承辦分營的規模都已達到極值,不宜以犧牲活動質量為代價進行擴大。因此,有必要選擇、動員一批新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入,充實科學營的科研資源。

  (三)科學營需要進一步提升活動品質

  以往活動中,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內容、形式等總體上都受到了營員和帶隊教師的好評,并且活動質量有不斷提升的趨勢。但是,也能看到活動品質在不同分營之間,乃至同一分營的不同年度之間存在差異。因此,科學營需要采取措施確保各分營活動的品質均穩定保持在優秀水平。

  四、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未來展望

  (一)科學營需要有明確的定位

  就教育活動而言,“目的性”是其顯著特征之一。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了達成其教育目標而開展的,教育活動的所有環節都應當圍繞教育目標來設計,為最終達成教育目標服務。“是否有效地實現了教育目標”則是衡量一項教育活動質量的核心標準。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作為非正規教育(informaleducation)領域的開創性嘗試,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舉措,其本質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教育活動。因此,科學營需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的定位,為各承辦單位的整體策劃和具體活動設計提供方向性指導。

  科學教育領域倡導教育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所有教育活動都是以幫助學生達成教育目標為目的,所以,教育目標的制定需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應當能夠通過該教育活動獲得哪些知識、能力、熏陶,等等。此外,為了有效發揮指導價值,教育目標的界定需要盡可能清晰明確,避免過于理念化。

  在走訪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過程中,有營員、帶隊教師表示,期待設計一些活動以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也有承辦方表示,專門設計了1-2個特色活動向參營人員展示當地的風俗文化、歷史背景。但是,在承辦單位反饋的材料中,有承辦方表示,科學營是以科學技術為主題,人文情懷不在科學營的內容范疇。以上情況實際上指向了一個問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是否屬于科學營的目標之一?這也再次說明,科學營需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的定位。

  (二)科學營的內容設計需要考慮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

  教育活動以幫助學生達成教育目標為目的,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教育資源、活動載體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是所有教育活動內容設計不可缺少的要素。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作為一項教育活動,其內容設計也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

  1.避免活動內容難度過高。

  在調研過程中,有營員、帶隊教師表示,有些活動內容(尤其是一些專家講座)難度過大,營員完全聽不懂,很難產生興趣,也沒有學到什么知識。比如,有的主講人主要講自己的科研進展,專業性太強。根據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育活動內容的難度應當控制在學習者基于現有水平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水平,這樣的難度有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而難度過大則會打擊學習者積極性。

  科學營承辦方以科研單位為主,科學技術水平都處于各自領域的前沿位置,日常授課或交流的都是有一定專業技術水平的人群;而高中學生尚處于基礎教育階段,日常很少有機會接觸精深的專業技術。因此,科學營的承辦單位在設計活動內容時,要特別注意科技前沿與高中學生認知水平的銜接。

  2.避免活動內容難度過低。

  調研過程中,有營員表示,他們參加的科學營安排了游覽當地科技館的活動,但類似的科技館他們平時已經去過很多次了,而且科技館的設施更適合小學生的水平,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太幼稚;有另一個營的帶隊教師表示,他們參加的科學營設計了某個動手操作活動,而這個活動在高中科技課上已經開展過,學生都做得非常熟練了,興致一般。與難度過高的內容相似,對學生認知挑戰過低的內容同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帶給學生新的收獲。因此,科學營的承辦單位在設計活動內容時,還應當衡量活動內容的難度是否與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匹配。

  3.活動設計要注重營員的參與感。

  專家講座是大部分科學營的主要內容之一,確實能夠有效地向參營人員展示當下的科學技術前沿,為參營人員提供與專家學者對話交流的機會。但是,除了個別專家講座得到了參營人員的高度好評,幾乎所有專家講座都存在內容難度過大、互動性差、營員沒有參與感的問題。因此,建議承辦單位在邀請專家講座時,適當考慮邀請教學風格活潑的專家,或者適當建議受邀專家在設計講座內容時增加與營員互動的環節,以調動營員積極思考的方式來組織講座內容。

  4.增加動手實踐機會。

  雖然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營員、帶隊教師關于“科學營提供動手實踐機會”的評價普遍集中在滿意的態度,承辦單位也或多或少都會設計動手實踐活動,但是,訪談過程中,所有營員、帶隊教師在回答“對科學營有何改進建議”這一問題時,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動手實踐的活動。與各承辦單位相比,中學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動手實踐機會、平臺和資源都是極其有限的。科學營的初衷就是為了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資源,為高中學生提供更高水準的體驗平臺。從認知特點來講,高中階段的學生也更偏好在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和技能。因此,建議各承辦單位在設計活動內容時,進一步考慮給營員提供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

  (三)科學營的內容設計需要適當兼顧參營人員的差異性

  了解營員背景,因材施教。一方面,調研結果顯示,不同籍貫的營員、帶隊教師對科學營的滿意程度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說明不同文化背景、受教育經歷的參營人員對科學營的預期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差異。承辦單位在設計科學營內容時,需要考慮參營人員的來源及其文化背景、受教育經歷,從而設計出更加符合參營人員需求的活動內容。

  另一方面,調研結果還顯示,不同參營經歷的營員、帶隊教師對科學營的滿意程度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整體呈現參加類似主題的夏令營/冬令營經歷越豐富的營員、帶隊教師對本屆科學營的滿意程度越低的趨勢。經歷越豐富,對科學營活動的新鮮感越低,這符合人類的心理特點,但也提醒承辦單位,需要不斷創新,更新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

  此外,有承辦單位在總結材料中反映營員知識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希望盡量推選高水平的營員。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不是定位在少數精英群體,而是以資源共享、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為宗旨。承辦單位在設計活動內容時,需要兼顧營員水平的差異性,將活動難度設置在本營營員的平均水平,同時,也要為高水平營員更高難度的需求提供空間。注重團隊協作,促進不同營員間的交流合作。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人員普遍表示,團隊協作類的活動非常令人振奮,能夠激發營員的參與熱情。事實上,在團隊協作活動中,營員之間相互配合,不同水平、不同背景的營員協調合作,發揮各自特長,還能夠起到相互帶動的作用;同時,也能增進不同營員間的交流。有承辦方在總結材料中也談到,希望營員能夠起到相互帶動的作用。實際上,在活動內容設計時,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團隊協作類的活動,促進營員之間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動。

  比如,有的科學營在營員管理上,實行分班管理,特意將不同地區的營員混編在同一個班級,由志愿者擔任班主任,各項活動都以班為單位組織開展,并適時組織班會,極大地促進了不同地區營員之間的交流合作。開放式技術創新需要一定的開放成本,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性增強,管理成本也相應增大[6]。高校科學營開創了我國大學和中學合作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路子,是培養和堅定青少年的科學志向、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一種有益探索。對其需要給予一定的技術創新、管理成本的投入。展望未來,高校科學營將著眼于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激勵培養,不斷提升自身活動品質,從學生、科研單位、科技教師多角度發揮作用,為推動國家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學素質這一頂層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29(2).

  [2]靳萍.論高校科協的發展與責任[J].中國科技論壇,2008(12):18-21.

  [3]張遠鴻.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現實問題與發展未來[J].時代教育,2010(4):295-297.

  [4]任福君,翟杰全.科技傳播與普及概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77-178.

  [5]張遠鴻.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激勵機制研究[J].教師,2010(18):116-118.

  [6]溫風媛,李敏舒.基于技術創新開放度的創新績效評價模型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80-84.

  教育方向期刊推薦:《時代教育》2000年榮獲北大核心期刊、本刊是由成都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專業教育類期刊。 主要以各類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中小學校教師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讀者為對象,旨在提供一個出版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科研論文的平臺。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垦利县| 张家界市| 东辽县| 怀仁县| 宜良县| 凉城县| 赤水市| 昌宁县| 崇信县| 尼玛县| 铅山县| 壶关县| 应城市| 合水县| 乌鲁木齐市| 莱芜市| 禄丰县| 东源县| 霍州市| 赫章县| 阳朔县| 调兵山市| 会同县| 丹棱县| 沧州市| 潍坊市| 四子王旗| 芒康县| 朝阳县| 墨玉县| 和龙市| 桂东县| 左权县| 垦利县| 鸡泽县| 兰西县| 锡林郭勒盟| 桂平市| 工布江达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