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1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281次
摘 要: 現在英語已經成為各個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要加強對英語教學的新應用管理,本文是一篇英語教學論文。按照語言生成規律,英語寫作的次序應是:詞――句――篇(殷志勇,2008)。筆者通過十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大部分學生懼怕寫作或者寫作水平較低的原因在于詞匯運
現在英語已經成為各個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要加強對英語教學的新應用管理,本文是一篇英語教學論文。按照語言生成規律,英語寫作的次序應是:詞――句――篇(殷志勇,2008)。筆者通過十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大部分學生懼怕寫作或者寫作水平較低的原因在于詞匯運用,很多學生拿到相關寫作話題時,頭腦中有很多想法,但是就是不能將想法用習得的詞匯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因此,在閱讀寫作結合課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此類話題文章的特點,針對性地教授和話題緊密相關的詞匯詞塊,注重重點句型的操練,讓學生用習得的語言圖式和言語內容進行練筆,豐富寫作經驗。
摘要:對于英語是或者不是第一語言的人進行教授英語的過程。 英語教學涉及多種專業理論知識,包括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詞匯學、句法學、文體學、語料庫理論、認知心理學等內容。 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對于英語是或者不是第一語言的人來說,英語學習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都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教學論文
一、寫作背景
本課為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十第三單元“Protecting ourselves”中的Reading 部分,主要通過男孩Ajani的故事引出艾滋病的主題,介紹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全球范圍內人們感染艾滋病及死亡率的數據;我們中國政府為此做出的措施及一些國際組織提供的幫助。這是一篇有著疾病知識普及教育目的和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文章。通過分析文章的組織架構及內容,讓高三學生對議論文寫作有一個了解,為高三學生很好地完成一篇習作做好鋪墊。通過讀寫,最終幫助學生脫離“恐艾”并端正對待艾滋病人的態度。
教學論文:《英語教師》,《英語教師》將論文覆蓋的范圍從中小學英語教學擴展到了包括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和公共英語教學在內的各級各類英語教學。本刊已被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收錄,每年均有多篇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出版的《中學外語教與學》雜志全文轉載。
二、寫作問題
可理解性輸入的內容,只有在與寫作內容相關,并且有利于受試者重構相關的寫作內容圖形時,才能積極促進受試者的寫作能力(馬廣惠,2007)。學生討厭寫作甚至恐懼寫作,主要出于兩個“不知道”,即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不知道寫什么指內容結構,不知道怎么寫指詞匯句法。筆者這節讀寫課的教學目的即為學生在閱讀后產出一篇關于艾滋病的文章,學生剛拿到這樣的題目時,都不知道從哪里下筆,他們對于這種疾病的背景知識只是一些零星片段的信息,更何況這些信息的語言背景是中文,用英文將這些信息表達出來難上加難。
三、寫作框架
指導學生閱讀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和模仿文章的結構,提高謀篇布局的能力,同時注重對經典段落進行分析,品味其中美詞佳句,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
框架設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整體感知文章的謀篇布局,即內容框架和思維脈絡(戴建敏,2008)。指導學生從文章整體上劃分結構如同裝修新房,首先考慮的不是細節,而是要將整個房子分割成幾室幾廳。完成這一步驟既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掌握篇章的整體邏輯結構,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模仿課文結構完成寫作任務提供框架基礎,使書面表達更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
案例1:本篇文章第一段落即通過男孩Ajani的故事引出艾滋病的主題。在學生了解主題后,通過fast reading或者skimming閱讀策略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第2/3段為第一部分,第4/5段為第二部分,剩下第6/7/8段則是第三部分。學生可以根據每段主題句中一些關鍵詞的查找整理出每一部分的概要,分別是basic information,present situation,measures and efforts。提醒學生開頭段落不一定會直入主題,如這篇閱讀文本所示,開頭段落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出話題的hook,也就是指引子。
段落設計:完成文章宏觀設計的同時,重視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布局。每一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主題,這一主題通常用Topic sentence 即主題句的表現方式體現出來,清楚陳述本段將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主題句通常出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開門見山,清楚明了,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更應該透徹掌握這一寫作技巧。主題句固然重要,但supporting sentences即擴展句更為關鍵,只有主題句而沒有具體事實支撐的文章只能是一副空架子,因為supporting sentences的作用就是對本段主題展開解釋、證明。最后的總結句則是再一次重新闡述本段主題,甚至介紹下一段落的主題。教師在閱讀課中要及時挖掘精彩段落,引導學生體會如何圍繞主題句,層層擴展表明自己的觀點。
案例2:在reading for details 這一教學步驟中,特別以第三段為例,筆者引導學生具體體會了一個段落是如何寫成的。首先是找出本段主題句――The virus is spread in three ways-it can be passed on through unprotected sex,through blood and from a mother to her child. 學生通過找準主題句不僅了解到本段大意即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同時從實證中了解到主題句的重要作用。 在主題句之后,文章中一些擴展句的出現,使得學生對于傳播途徑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如:HIV can also be spread through blood,for example,if a person with HIV shares needles with another person,or if someone receives his or her blood during an operation. 本段最后“Contrary to what many people think,HIV can not be spread through mosquitoes,a cough or sneeze,or by merely touching someone with Aids. ”這一總結句從人們對于艾滋病傳播途徑持有的理解誤區這一角度再次闡明段落主題。
四、寫作語言
詞匯積累:針對某一寫作話題積累一定詞匯,如同準備好一塊塊蓋房子使用的磚塊,尤其是對一些學生較為生疏的話題來說更為關鍵。除了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積累話題詞匯以外,如何精準無誤地使用詞匯,詞塊同樣要作為閱讀課上的一個重要任務。有效地將詞塊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中,將能解決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程菁華,2008)。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一詞多譯的詞匯拓展方式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避免反正重復使用同一詞匯。其次幫助學生積累高級詞匯,使得文章表述更加“高,大,上”。
案例3:在閱讀輸入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經明確寫作結構和內容,即艾滋病的基本介紹、病情現狀及解決措施。既然這篇文章和疾病醫療相關,那么文章中相關詞匯短語,如:symptom,immune system,a cure for Aids,pass something on to somebody,have access to prescription等,學生應不僅能夠做到再認,更應該做到再現。 關于艾滋病傳染途徑的表述,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使用transmit來替代閱讀文本中的spread,學會一詞多譯,避免表達的單一性。而高級詞匯的掌握則應該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不斷得到強化,尤其是一些作文中常用的詞匯詞塊,如:應該should-be supposed to/be expected to;能夠can-be capable of; 使某人能夠make someone able to do something-make it possible for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不同于be different from-vary from/differ from; 體現,顯示show-reflect; 不重視don’t pay attention to-ignore/attach no importance to; 重要be important to-be vital/essential to等。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