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7月10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閉幕。此次會上,關于利率市場化的日程表,終于等來了監管層表態。當天,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金融改革與跨境監管專題會議吹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央行準備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來引導利率水平,同時央行將
論文摘要:7月10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閉幕。此次會上,關于利率市場化的日程表,終于等來了監管層表態。當天,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金融改革與跨境監管專題會議吹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央行準備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來引導利率水平,同時央行將按照時間表推進利率市場化。
“定向降準”梅開三度,央行貨幣政策變了嗎?這一懸念正在解開。
7月10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閉幕。此次會上,關于利率市場化的日程表,終于等來了監管層表態。
當天,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金融改革與跨境監管專題會議吹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央行準備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來引導利率水平,同時央行將按照時間表推進利率市場化。
周小川特別提到,利率市場化在兩年內可以實現。上述消息,引發業界強烈關注。多家研究機構第一時間針對央行籌備的新政策工具進行了解讀,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熠輝、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在接受21世紀網采訪時都表示,央行即將動用的貨幣工具包括PSL等。截至21世紀網記者發稿,這一消息尚未獲得央行正式確認。
籌備結構化工具引導利率
周小川表示,現階段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穩定金融市場,中國央行計劃讓政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一些國家央行已有相似的政策工具出臺,中國的新工具需要抵押品。
針對上述表態,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社科院金融學教授劉熠輝在接受21世紀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引導利率水平,并非特指引導利率下行,其操作落點仍然是流動性管理問題。”
劉熠輝認為,雖然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將是下半年的重要調控任務之一,但是央行仍亟需籌備結構化工具來管理利率水平,而不是單向地引導利率下行。
在銀行間市場,Shibor利率前半年走勢表明,貨幣利率呈現一定幅度的下行態勢。但是,這種態勢并未有效帶動市場資金利率同步下行,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
申銀萬國研報認為,6月利率走勢較二季度前兩月相對平穩,波動幅度弱于歷史平均幅度;但是6月下旬IPO重啟,引起交易所資金利率大幅波動,但影響時長一般,且受到定向降準對沖,對銀行間資金面影響不大。而考慮到經濟面臨下行風險以及信用危機導致企業融資成本難以下降的雙重影響,降息仍是央行較好的政策選項。
劉熠輝指出,三季度經濟仍然面臨進一步下行的潛在風險,政策組合需要繼續加碼。下半年貨幣政策微調的重點,將集中體現于結構化寬松的思路;其中,基礎貨幣的投放方式將發生明顯變化,同時政策利率也很可能出現下調。
而關于是否降息,劉熠輝表示,無論是下調政策利率,還是央行定向降息,都不能非常高效地管理好流動性。國內目前的宏觀經濟環境表明,市場并不缺錢,而是資金無法按照管理層的預期,及時流入定向區域,而導致資金淤積在銀行系統內部空轉。
多位接受21世紀網采訪的金融業人士認為,隨著定向降準效應擴散,流動性預期管理正在趨向適度寬松,同時資金管理效率也正在提高。在連續三輪定向降準之后,央行需要創設其他組合式貨幣工具(包括可能新推出定向降息等措施),從結構上管理好流動性,確保投放資金進入定向區域。
三季度PSL呼之欲出
2014年上半年以來,央行連續三次定向降準,針對三農領域投放資金。但是問題在于,定向降準的資金以超儲的形式流入商業銀行體系之后,由于各種利益因素,導致融資利率仍然難以下降。目前這一現象再度納入監管層的關注焦點。
基于此,諸多機構普遍認為,小微企業融資利率高的根本癥結不在于貨幣供給少,而在于資金錯配。
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為了化解資金錯配問題,相關部委之間的政策協調能力正在加強。比如,配合央行定向降準,銀監會調整了存貸比計算口徑,釋放大約2萬億元的信貸資金,暫時緩解了信貸資金的緊張態勢。
方正中期期貨有限公司指出,央行定向降準以及銀監會調整存貸比,都是暫時性的緩解資金緊張的措施,所以融資利率即便能夠下行,也將是暫時性的。
接受21世紀網采訪的有關人士指出,正是在這一前提下,央行提出新的政策工具,必須需要抵押品。
《經濟縱橫》經濟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總結交流經濟體制改革經驗,普及經濟知識,傳播經濟信息。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接受21世紀網采訪時指出,“央行籌備新政策工具的思路與此前資本市場熱議的PSL 一致,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PSL呼之欲出。”
他表示,目前外匯占款正在逐步退出基礎貨幣投放主要渠道,PSL能借此取代再貸款引導中期政策利率,從而推動貨幣調控手段數量型調控往價格型調控轉型。這樣操作,將直接為“調結構”領域降低成本,且能定向降低比如“三農”領域等薄弱環節的融資成本。
此前媒體報道,中國央行正在創設一種名為抵押補充貸款(PSL)的全新基礎貨幣投放工具,并有意逐步取代再貸款,形成“彈性利率走廊框架+中期政策利率”的新時期央行貨幣政策框架。
劉熠輝對21世紀網表示,“利率走廊框架是今年央行的創新舉措之一,未來仍將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力,接下來央行將不斷微調創新,逐漸完善這一新利率機制。”
據介紹,央行在總結去年“錢荒”教訓的基礎上,在銀行間市場建立了彈性利率走廊框架。該利率機制運行半年以來,初步實現了央行針對貨幣利率的管理預期。
國聯證券有關分析人士指出,有關PSL的運作方式、利率形成機制以及實際規模等重要信息都沒有披露,該工具對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的影響目前難以估計。
據悉,央行可以通過PSL為商業銀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資金,引導商業銀行將信貸投放到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支出等領域,從而解決商業銀行完全商業定價而做出的高價信貸現象,起到降低這部分社會融資成本的作用。
而至于抵押品種,一位債券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網,在各類型固定收益品種中,國開債、其他金融債包括小微金融債等,都有可能成為PSL的抵押標的資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