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1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先進技術不斷運用于電網建設之中,特別是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這一改變推動了智能電網的發展,文章分析了智能電網的特征,對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運用與智能電網發展的趨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智能電網;電力工程;趨勢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先進技術不斷運用于電網建設之中,特別是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這一改變推動了智能電網的發展,文章分析了智能電網的特征,對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運用與智能電網發展的趨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智能電網;電力工程;趨勢探討
1智能電網內涵
智能電網作為較為綜合的電力體系,其主要研究的是電力體系中所表現出來的發電與輸送系統,變電系統及在使用電力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對應信息,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電網進行立體的管控,智能電網已經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能夠保證電力系統管理的智能化和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在確保電力工程質量的過程中整合了綠色節能和環保的理念,進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這也是當前和未來電網不斷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2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特征
2.1綠色環保
當今世界電力主要生產方式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眾所周知,減排與治污已成為當下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發現可再生能源代替火力發電,如何將電網單一模式向多元化轉變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課題,而智能電網的建設融合了當前所提的綠色環保的理念,具備極強的節能特點。隨著當前全球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因此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也更加重視環保,所以在智能電網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供電企業要更加重視節能環保環節的相關問題,使用科學合理的技術來確保國家電網的環保。
2.2安全穩定
電網的工程整體架構一定要擁有好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我國是一個地貌廣,自然地理環境復雜的國家,所以對于提高電網架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及其重要,而其中特別是智能電網對于架構的安全性、穩定性要求也極為苛刻和重視。
2.3資源使用率高
智能電網的建設提高了能源的優化使用效率。當前國內電網資源的使用效率較低,存在嚴重的浪費和電力使用漏洞,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境的負擔。智能電網的推廣可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智能電網的建設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智能電網建設不但可以促進電網的效率,為社會帶來極大的方便,而且還具備極大的經濟效益,有著良好的經濟性,智能電網可以促進能源供給市場機制的良性發展,增強電網的市場化。
3電力工程在智能電網中運用分析
電力工程在智能電網中的運用主要集中在發電、輸送和電源上,下面將探討這幾方面的運用。
3.1發電方面的應用
作為科技含量極高的電力工程技術,它利用對電子設備的智能控制從而達成電能穩定有效的轉化和控制,這樣將會極大程度的減小對電能消耗及其供電設備的損耗,從而增強供電設備和發電裝置的工作效率和有效使用效率。隨著目前電容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電力市場上所供應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在容量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而且逐漸向著高壓的方向發展,同時在電力工程枝術中也出現了很多的高精枝術,例如:電氣傳動高壓變頻裝置,智能開關以及新一代的超高壓輸電和變電技術等。
對于智能電網而言,它的應用主要為了確保達成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碳排放。智能電網的廣泛應用就是通過新技術的使用來達成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目標。但是對于電網系統而言,特別是電能轉化進行過程中往往出現電能轉化效率較低的情況和問題。就轉化率較低這一問題,需要選擇和使用合理、有效、科學的技術對其進行妥善的處理尤其是針對太陽能及風能等新型能源的精尖技術,需要深入研發,提高電能能源轉換率更高的能源轉換器裝置,繼而為智能電網供給充足的電能,以推動電力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3.2輸電方面中的應用
對于智能電網的運營而言,它需要較高質量的優質電能,而且還要求整個電網工作運行狀態穩定可靠,滿足這樣的條件就需要依靠電力工程技術中的諧波抑制枝術和無功補償技術。隨著當前電力工程枝術的日益發展和進步以及智能電網整體的日益成熟,較多的新技術裝置不斷涌現,更加適應了電網的建設需求。
例如,現行的超導無功補償設備技術裝置以及交流變換器等,這些新技術對于線路長、電容量大的情況,不但可以極大程度增加電網的輸電容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惡劣氣候下的輸電的穩定性,有效的確保電力輸送過程中的斷電和電壓不穩的狀況,保證電網運行的穩定和供電的質量。所以非常有必要將當前這些高技術及其相關的設備裝置運用到國家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
3.3電源方面的應用
電力工程技術可以為智能電網工程的運營提供豐富的和個性化的電能(直流電能和交流電能)。而且其中交流電能還可以劃分為變頻電能和恒定頻率的電能。例如,蓄電池充電通常使用直流充電技術,然而電力工程技術的使用不但可以提供給變電所直流電源,而且也可以為其提供交流電源,同時還可以為任何大型計算機提供高頻開關電源,極大的滿足了現在用電需求各異的設備和裝置以及智能電網的用戶。
4智能電網的發展趨勢
通過目前智能電網所研究的領域而言,發電、輸電、變電等方向,其發展方向及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4.1發電領域
隨著新能源的開發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發電研究已進入多元化時代。除了風能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核裂變能發電、潮汐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技術已日趨成熟,人類能夠和平利用外,其他如高空風力發電、雷電利用、海水抽水蓄能發電、可控核聚變能發電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和研究階段,無法大規模使用。
4.2輸電領域
在特高壓新型輸電技術中,隨著±800千伏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運多年來,經受了極端惡劣天氣以及復雜工況考驗,屬于比較成熟的新型輸電技術。其他如半波長交流輸電技術、無線輸電、光纖輸電等制約于科技水平和技術手段,還需要大量研究和工程試驗。
4.3變電領域
通過遂寧桃花山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在該站中成功使用了現代通信技術、傳感測量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智能機器人巡檢系統已投入使用,為全站實現智能化奠定了基礎。由于還未出臺變電站智能化統一標準,各種技術還處于分散狀態,有待進一步研發。由于正處于研究階段的電力電子變壓器具有體積小、電能轉換質量和效率高、可分布式變電、節能效果達10%~40%等優點。
參考文獻:
[1]雷中平.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初探[J].科技風,2017(08).
[2]柯洋.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運用[J].低碳世界,2016(10).
相關刊物推薦:《低碳世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主管的國家級經濟期刊,其以“聚焦低碳經濟,創造商業價值”為辦刊導向。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