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1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將我國經濟版圖劃分為六大經濟走廊,吉林省在東北地區中經濟地位極其重要,本文從首先對經濟新常態下吉林省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進行了分析,認為吉林省是東北經濟發展的橋頭堡,是我國與東北亞地區的經濟走廊。隨后對吉林省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將我國經濟版圖劃分為六大經濟走廊,吉林省在東北地區中經濟地位極其重要,本文從首先對經濟新常態下吉林省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進行了分析,認為吉林省是東北經濟發展的橋頭堡,是我國與東北亞地區的經濟走廊。隨后對吉林省的經濟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對比分析發現吉林省的經濟競爭力處于全國中等偏上水平,應加強科技創新、政策引領、產業集聚作用,為此,要繼續加大科研投入、穩定工業投資水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省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轉型升級,地區競爭力,經濟發展
一、吉林省經濟的戰略地位
“一帶一路”是2013年最早提出的,它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的北線之一,就是從韓國出發,途經日本海、扎魯比諾港、琿春、延吉、吉林、長春、蒙古國、俄羅斯,最后到達歐洲。其中琿春、延吉、吉林、長春正是吉林省的位置所在。吉林省地處東北亞地區中心,東部與俄羅斯、朝鮮接壤,西部與外蒙古接壤,區位優勢突出。長春市是“一帶一路”倡議規劃中“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與我國的長吉圖戰略開發遙相呼應,東北部琿春市瀕臨日本海,是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吉林省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極具戰略意義。
2016年吉林省GDP增長率6.9%,在全國各省市中分別排第22名,不論GDP總量還是GDP增長速度,均位于全國各地市中下水平。2017年,吉林省GDP增速下滑到全國31省市后5位,吉林省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雖然近幾年吉林省經濟的發展速度有所下滑,但是吉林省仍然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核心。
2016-2017年我省經濟發展情況如下表所示:吉林省是我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木材、糧食、汽車、鋼鐵、原油、化工原料、重型機械等,在相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吉林省位于東三省的中部,連接了遼寧省與黑龍江省的經濟,但是與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區相比,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落后,缺乏經濟活力,吉林省應積極融入全國“一帶一路”發展大局,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吉林省與遼寧省的經濟聯系主要城市有沈陽、鐵嶺、鞍山、撫順、營口和大連,與黑龍江省的經濟聯系主要城市有哈爾濱、牡丹江、大慶和齊齊哈爾,吉林、延邊州主要經濟聯系分別為哈爾濱和牡丹江,遼源、白山、四平的主要經濟聯系分別為鐵嶺、沈陽,西部白城主要經濟聯系為興安盟。
日本是吉林省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多年來一直穩居吉林省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日本是吉林省重要的外資來源地,也是吉林省第一大外派勞務市場,日本在吉林省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長春、吉林和延邊地區,投資領域主要是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生產、木材加工、食品制造、化工原料和通信設備制造等。
韓國是吉林省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吉林省高度重視對韓合作,先后引進樂天、韓亞、錦湖、浦項等韓國著名企業到吉林投資,投資地區主要集中在延邊州,韓國投資行業主要有傳統的木制品、食品、紡織、服裝,也有科技含量高的機械制造、光電子、化工等領域,韓國也是吉林省勞務輸出的主要目的國;俄羅斯已成為吉林省第一大出口市場,吉林省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向是俄羅斯,主要投資領域有木材加工、農業開發、礦產開發、港口運營等行業,對俄出口商品以汽車及零部件、機電產品、輕工產品、服裝等工業制成品為主,進口商品以木材、海產品、鮮干堅果等資源性產品為主。
俄羅斯也是吉林省外派勞務的主要市場之一;吉林省對朝鮮主要出口玉米、大米、汽車及底盤、塑料制品等,主要進口鐵礦砂、鋼坯及粗鍛件、鋸材、魚類等,同時對朝鮮投資主要集中在承包工程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吉林省與蒙古的貿易規模一直不大,但總體趨勢呈上升勢頭,吉林省對蒙古主要出口貨運機動車輛、礦物與瀝青混合機器、充氣橡膠輪胎、人用疫苗、理化分析儀器及裝置等,主要進口鮮或干堅果、塑料廢碎料等。對蒙古國的投資主要分布于礦產開發、公路建設等方面。
二、吉林省經濟可持續競爭力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最早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我國經濟研究機構對于競爭力課題進行二十多年的研究,得到了由創新驅動的知識地區、公平包容的和諧地區、環境友好的生態地區、多元一本的文化地區、城鄉一體的全域地區和開放便捷的信息地區六個一級指標構成的經濟可持續競爭力。經濟可持續競爭力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的量化描述,它綜合反映了該地區經濟發展環境及發展潛力等要素。
可持續競爭力是對一個地區經濟的整體進行評價,體現了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及可持續性。在對一個地區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評價時,有助于發現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能促進該地區競爭力的迅速提升。在本小節中將使用可持續競爭力對吉林省經濟進行研究?沙掷m競爭力指標體系由六個一級指標體系構成,這六個一級指標體系又由二十三個二級指標體系構成。
2015年全國各主要地區的可持續競爭力平均值為0.313,其中北上廣深四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分別為:0.860、0.888、0.795、0.849。吉林省地區平均值為0.302,遠低于北上廣深等熱點城市,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長春、吉林、四平分別為:0.511、0.352、0.269。
吉林省主要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如下圖所示:由圖所示,我省長春市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最高,其次為吉林、通化、四平、遼源、白城、白山、松原?沙掷m競爭力指數計算范圍包括了我國294個主要城市,其中吉林省排全國前一百名的有長春,排全國200名以內的有吉林、通化、四平、遼源、白城,僅白山和松原排全國200以下。吉林省主要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長春市最高(0.511),在全國294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37位,松原最低(0.226),在全國排第268名,排名比較靠后。該表還詳細列出了吉林省主要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的二級指標數值。
三、吉林省經濟發展的不足與政策建議
2017年吉林省GDP總額為15288.94億元,同比增長5.3%,低于全國同期平均增速1.6%,在全國31個省市中,總量排名第23名,增速排名第27名,增長速度與黑龍江、遼寧相近,略低于黑龍江省,略高于遼寧省,位于東三省第二。
2017年吉林省產業發展總體平穩:農業繼續穩定增長,工業經濟企穩向好,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投資消費需求有所回升:投資需求增速觸底回升,消費需求增速有所提升;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提升: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物價水平相對穩定,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但是作為我國重工業基地,吉林省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一味依靠傳統產業帶動經濟增長方式急需轉變,經濟新常態下,淘汰落后產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形勢,在這種背景下依然依靠傳統產業帶動經濟增長難以為繼;農業現代化進程緩慢,工業升級換代乏力,服務業升級創新速度遲緩,吉林省第二產業仍占全省GDP總量的一半以上,第三產業比例落后全國平均水平1.8%,發展現代農業、工業升級換代、提升第三產業比例,改善三次產業結構是吉林省經濟持續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科技創新與技術驅動成效不明顯,吉林省擁有眾多高校與研究所,科技實力雄厚,如何科研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是我省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區域發展不均衡,大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強,我省主要以長春、吉林為區域發展中心,對廣大的北部地區示范帶動作用不強;高污染、高能耗、產能過剩嚴重,我省工業大多屬于重工業,能耗高,對環境影響大,傳統的發電,冶金,化工等能源過剩產業在我省工業中比例達,轉型困難。推動有效投資增長,助推新常態下經濟穩定增長,優化投資結構,補齊社會民生,抓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業技改、棚戶區改造、伊通河綜合治理、河湖連通;注重交通、水利、能源基礎設施和現代服務業四個領域,同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融資多元化。
協調三次產業發展結構,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規模效益型現代化大農業,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保障農業經濟健康發展,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產業改造升級,支持重大技術裝備拓展市場,扶持火電、軌道交通、石化冶金等優勢裝備走出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培育和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驅動產業高端轉型,著力打造發展新引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全面創新發展。
打造航空航天數據信息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搞好油頁巖技術儲備等重點項目,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創新成果就地轉化,促進科技與資本和市場的對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利用我省沿邊近海的區位優勢,深入推進與東北亞區域合作,把大圖們江通道納入中俄蒙經濟走廊,抓好中韓自貿區對接,放開商品貿易,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構筑開發開放的戰略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升級落后產業,消化過剩產能,引導轉移污染大、消耗高的落后產業扶持發展新興服務業,引導發展高科技產業,通過政府調控與市場的調節的雙重作用平穩消化過剩產能。
【參考文獻】
[1]曹明福,李樹民.全球價值鏈分工:從國家比較優勢到世界比較優勢[J].世界經濟研究,2006,(11).
[2]李廉水.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報告2015[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相關刊物推薦:《世界經濟研究雜志》創刊于1982年,本刊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31-1048/F,國際刊號:ISSN1007-6964!妒澜缃洕芯侩s志》學術理論刊物。刊登研究當代世界經濟問題的論文和最新資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