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1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當今時代,各種信息涌起、交匯甚至于泛濫,膚淺的時事已無法滿足需求,觀眾希望更多地了解時事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特別是對一些新鮮事物的發展趨向、變化與前景甚為關注。這要求時事新聞采訪工作者具備前瞻性思維,見微知著、由表及里、對未來可能變
摘要:當今時代,各種信息涌起、交匯甚至于泛濫,膚淺的時事已無法滿足需求,觀眾希望更多地了解時事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特別是對一些新鮮事物的發展趨向、變化與前景甚為關注。這要求時事新聞采訪工作者具備前瞻性思維,見微知著、由表及里、對未來可能變化及走勢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細致觀察,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透徹分析,科學評估,為觀眾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間和余地。
1 前期策劃上要有創新意識
新聞媒體競爭日益激烈,采訪方式的前期策劃越來越受到媒體的廣泛重視,尤其對于時事新聞,要獲得高收視率,節目策劃尤為重要,應具有計劃性和預見性。一方面,做到采訪題材選擇上的創新。由于電視頻道增加,觀眾自我選擇意識進一步強化,如果時事新聞仍停留在一般消息的報道上,且內容上也缺乏新鮮感和感染力,不僅不會吸引觀眾,還可能失去原有觀眾。因此要努力在新聞敏感度上下功夫,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捕捉群眾關心的素材,精心編輯制作,使時事新聞充滿生機活力。因此,在選擇采訪報道題材上首先要明確報道思想,確定采訪意圖。采訪意圖是指采訪報道的主導傳播意向,是根據節目在一定時期內的總體報道思想而確立的,目的是根據具體的提示而確定的。在前期策劃中,必須要將采訪意圖、信息整合、價值取向進行全局考慮后確認具體選題。此外還要考慮主題、角度、形式等。另一方面要做好采訪報道角度選擇創新。角度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或現象的出發點。角度的恰當與否,一定程度上決定新聞成敗。選擇最佳角度可將平庸、枯燥、膚淺的時事新聞變的新鮮、生動、深刻。報道角度指記者發掘事實和表現事實的角度。換句話說,就是發掘事實和表現事實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對角度的考慮和選取主要有三個方面:客觀事實本身具有的特點;特定報道形式的要求;時事新聞特點的發揮。
2 采訪思維上要有創新意識
2.1 善于利用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指思維的主體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不拘常規,圍繞某一問題多向思考,通過知識觀念和不同事實的組合,探求盡可能多樣的想法和結論。
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挖掘新聞事實,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不斷求索的聯想品質、敏捷思維。所以要善于利用發散思維報道新聞,充分發揮新聞采寫的主體意識和獨創意識,引發受眾對社會問題深入思考,從就事論事,到剖析事實內涵,揭示內在意義,深入探討價值觀,提升新聞內容的人文精神含量。
2.2 努力培養探詢性思維
大量實踐證明,時事新聞若僅浮于表面而不關心實際問題特別是群眾利益,對現實生活缺乏探討激情,就一定不會有新意。從事時事新聞采訪,要努力培養探詢性思維,提高創新思維動力。這要求在采訪時要密切關注社會動態、現實工作,下大力氣深入調研,提出解決思路,同時將國家有關政策、社會經濟生活焦點與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相結合,內容廣泛,多向探詢,縝密思考,提煉研究。這是引導時事新聞走向飽含時代精神特質佳作的必由之路。
2.3 積極開發前瞻性思維
前瞻性思維表現在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以及對有價值的事物的肯定,是思維的能動性成果的一種表現。
大凡對事物發展趨向的預測性采訪報道都離不開前瞻性思維。這要求時事新聞采訪工作者要面向社會、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具備超前思考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在多數人沒有考慮到的前提下,將早先發生的時事新聞的背景與當日的事件相聯系,對該新聞事件未來的前景走勢進行預測,揭示其內在意義。
此外,時事新聞采訪時也要充分發揮畫面語言優勢,使其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這就需要時事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做到以下方面:(1)根據時事新聞事件的不斷變化,隨時抓拍、搶拍和追拍高價值的鏡頭;(2)通過現場采訪和采訪對象的交談,挖掘出更有價值的新聞內容;(3)在采訪過程中,通過不同角度的拍攝,使觀眾通過時事新聞畫面,了解新聞的主要表現意圖。
從事物發展的角度來看,創新是永無止境的,創新不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創新是推進新聞事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是新聞的生命之源。
SCISSCIAHCI